十平米小卖部变身街坊打卡点
我把十平米店铺做成街坊打卡点
一、找铺面就像挑西瓜
当初盘下现在这个铺子,我在菜市场门口蹲了整整三天。左手拿着烤红薯,右手在本子上记人流量——早上七点卖菜的阿婆们经过,九点半送完孩子的年轻妈妈,下午四点放学的学生仔...
选址测试指标 | 我的土方法 |
有效人流量 | 数清楚每天经过的挎菜篮子人数 |
黄金停留时间 | 观察哪些人会在隔壁包子铺排队 |
租金性价比 | 算清每天要卖多少包盐才能回本 |
最后选的这个拐角铺面,虽然比主街便宜30%租金,但胜在两条巷子交汇处。现在每天下午,接孩子的家长总要在这儿停一脚。
二、货架上的小心机
1. 会说话的陈列架
- 最下层:酱油醋这些重物(弯着腰拿更顺手)
- 齐腰高度:薯片辣条(随手抓的概率高42%)
- 最上层:整箱牛奶(给熟客留"存货已到"的暗示)
2. 季节限定专区
端午节前把咸鸭蛋摆在收银台,中秋推散装月饼混搭装。上个月试过"童年回忆角"——大大泡泡糖配玻璃瓶汽水,让三十多岁的顾客们抢着拍照发朋友圈。
三、定价的学问比你想的深
隔壁超市卖3块的矿泉水,我标价2.8。别小看这两毛钱,张大妈每次都说:"蓝莓这儿的水甜些"。但泡面永远和超市同价——这类比价商品,贵一毛都会丢客源。
商品类型 | 定价策略 | 案例 |
即时需求品 | 适当溢价 | 暴雨天的雨伞卖15元 |
日常消耗品 | 持平市场 | 食用盐保持1.5元/包 |
独家商品 | 溢价20% | 自制的酸梅汤 |
四、记住每个顾客的"暗号"
- 给总穿睡衣来买烟的刘叔留软中华(他媳妇不知道)
- 周三下午预留两瓶无糖可乐给健身教练小王
- 学生买文具送水果糖(反正临期了,做个顺水人情)
上次供电局检修停电,我用保温箱存着李奶奶的胰岛素。现在她女儿每周都带同事来买零食,说我们店"让人心里踏实"。
五、小本生意的生存法则
学会和批发市场的老陈撒娇:"陈哥你看我这小车都装不满,再饶箱纸巾嘛~" 掌握好三点囤货原则:米面粮油囤半月量,饮料酒水囤一周,零食类三天补一次。
最近在试水"以物易物",用临期牛奶换菜农的新鲜蔬菜。张婶家的韭菜、刘叔种的黄瓜,在我店里摆着比超市水灵多了。这事儿被《零售的哲学》里说的"社区联结力",我算是摸着门道了。
六、那些意想不到的赚钱门道
- 代收快递(每件收5毛,月均增收300+)
- 手机充电宝租赁(和奶茶店分成合作)
- 手写天气预报板(吸引晨练老人驻足)
昨天刚谈妥和隔壁美发店的合作,买满58元送剪发抵扣券。玻璃窗上贴的促销海报,是用女儿的水彩笔手写的——歪歪扭扭的字迹,反倒比印刷品更招人喜欢。
货架最里边传来叮咚的门铃声,穿校服的小姑娘举着手机问我:"阿姨,能借个充电线吗?" 我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三种接口的线,塑料钩上挂着的小牌子轻轻摇晃,上面写着:应急充电·免费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