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思维陷阱,实现财富增长
去年夏天,我在夜市遇到摆摊卖冰粉的老张。他白天是写字楼的保安,晚上推着三轮车出摊,最近悄悄告诉我:"这个月流水破4万了。"这让我想起《纳瓦尔宝典》里的话——财富是用睡觉时也能创造价值的东西衡量的。

1. 别急着找"捷径",先打破思维陷阱
我表弟大学毕业后在互联网公司拿着2万月薪,五年过去还在抱怨"死工资不够花"。而楼下修车铺王师傅,去年把学徒培养成店长后,自己跑去海南搞起了房车营地。
| 对比维度 | 打工思维 | 创富思维 |
| 时间价值 | 用时间换钱 | 用钱买别人时间 |
| 风险认知 | 惧怕试错成本 | 计算错失成本 |
1.1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
2018年我花6800元报过某大师的"财富密码课",结果只学会了做会议营销。真正有用的反而是《穷查理宝典》里说的:"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,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。"
2. 把"钱生钱"玩明白的人,早就甩开同龄人
- 2015年买比特币的朋友,和买学区房的亲戚
- 2020年重仓白酒基金的同事,和All in奶茶店的发小
《经济学人》做过实验:把10万美元分别投入美股、国债和黄金,20年后差异能达到23倍。我二叔就是典型例子——他守着银行定存吃利息,表姐却用教育储蓄账户买了腾讯股票。
3. 普通人最容易踩的五个坑
- 把抵押房产创业当"魄力"
- 相信"贵人带你发财"的私信
- 盲目追求"高大上"项目
- 忽视现金流健康度
- 把运气当实力
记得2021年社区门口同时开了三家奶茶店,现在只剩那家用二手设备、主打3-8元价位的小店活着。老板有句话很实在:"先算清楚每天卖多少杯能不亏钱,再想品牌情怀。"
4. 那些闷声发财的人,到底做对了什么?
我家楼下24小时便利店的老陈,五年前就开始给游戏代练工作室配送泡面火腿肠。去年在隔壁小区盘下三个铺面做快递驿站,最近又在研究社区团购。
| 创富阶段 | 关键动作 | 常见误区 |
| 0-100万 | 建立现金流系统 | 盲目扩大规模 |
| 100-500万 | 优化资产配置 | 沉迷消费升级 |
4.1 比学历更重要的事
我认识个95后姑娘,中专毕业在义乌做跨境电商,去年销售额破千万。她办公室里贴着《原则》里的句子:"痛苦+反思=进步"。每天雷打不动两小时研究平台算法变化,比很多MBA更懂流量逻辑。
5. 比赚钱更重要的事
有次在急诊室看到个突发心梗的餐馆老板,他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:"冷库里的海鲜还没结账..."。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里说的"以终为始",在病床上体会最深刻。
巷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李师傅,去年给女儿在上海付了首付。他工具箱里常年放着《富爸爸穷爸爸》,书页上歪歪扭扭写着:"别等有钱了才规划,要规划好了才有钱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