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伊人:从菜鸟到猎头高手
2017年《猎场》热播时,很多观众觉得罗伊人就是个"花瓶"。可看到第38集她单枪匹马拿下千万级订单时,弹幕突然炸了:"这还是当初那个说话都打颤的姑娘吗?"
菜鸟期的困局
刚进猎头公司那会儿,罗伊人闹过不少笑话。有次她把候选人推荐给做宠物食品的客户,理由竟是"他养了三条柯基"。带她的师傅老周气得直拍桌子:"猎头不是拉郎配!"
- 信息筛选失误率:入职前三月高达62%
- 最惨痛教训:把年薪百万的CTO推荐给初创公司,害对方损失三个月招聘周期
- 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,当月绩效还是垫底
阶段 | 日均沟通量 | 成单周期 | 客户满意度 |
---|---|---|---|
入职前3个月 | 20人/天 | 45天 | 67% |
6个月后 | 8人/天 | 22天 | 91% |
那个改变命运的深夜
转机出现在某个加班的雨夜。她发现总监留在桌上的《顶级猎头工作手记》,书页边角都磨破了。这本被翻烂的书,后来被她用三种颜色的笔做了批注,重要章节甚至能背下来。
技能觉醒期
罗伊人开始像特工一样训练自己。她在手机里存了800多个行业问答模板,就连洗澡时都在模拟电话沟通。有次团建玩狼人杀,她通过对方摸耳朵的小动作准确指认卧底,把同事都吓着了。
- 建立人才数据库:手动录入3267份简历
- 研究《微表情心理学》,整理出28种情绪识别法
- 自创"三层过滤法"筛选候选人,效率提升3倍
被咖啡泼出来的机会
有次给客户送资料,不小心打翻咖啡弄脏对方高定西装。她没忙着道歉,反而盯着衬衫袖扣说:"您这件是杰尼亚的特别定制款吧?"这个细节让客户眼睛发亮,后来主动给了个百万级岗位需求。
资源整合的艺术
罗伊人的通讯录就像个宝藏库。她给某互联网大佬的助理送过三个月早餐,就为拿到第一手离职动态。有次某公司CFO刚在朋友圈晒了滑雪照,她转头就挖到个急需冰雪运动爱好者的客户。
资源类型 | 数量 | 转化率 |
---|---|---|
行业人脉 | 427人 | 38% |
企业HR | 89家 | 62% |
跨界资源 | 23类 | 41% |
她办公室常备着三样东西:喉糖、充电宝和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》。有次为了接触某低调富豪,特意报名了同一家马术俱乐部的课程,结果三个月后成功拿下对方家族企业的猎头服务。
实战中的进化
记得有个硬骨头项目:某车企要找既懂新能源又能搞定政府关系的复合型人才。罗伊人用了个野路子——翻出五年前的行业展会签到表,还真从里面筛出个合适人选。这种操作连老猎头都直呼内行。
- 独创"逆向背调法":通过候选人小区物业了解真实生活状态
- 运用《行为经济学》原理设计薪酬方案
- 建立行业波动预警模型,提前3个月储备人才
现在行业里流传着她的传说:有次挖角某上市公司高管,对方开出天价违约金。罗伊人不慌不忙掏出份十年前的技术专利文件,原来这专利的联合申请人正是候选人的大学导师。三天后,合同顺利签下。
窗外的梧桐叶黄了又绿,工位上的名牌从"助理顾问"换成了"合伙人"。有新人问她成功的秘诀,她指着桌上那盆野蛮生长的绿萝说:"哪有什么开挂人生,不过是把每个跟头都摔成台阶。"